波司登的雙重身份:不僅是自主品牌領軍者,亦是阿迪達斯核心代工廠
發布時間:2025-08-20 14:44:54 來源:服裝課堂 瀏覽量:167

上次我在寫阿迪達斯的中國供應商名單時,看到兩個熟悉的名字——波司登常熟制衣廠、雪中飛制衣。
我愣住了:波司登?不是羽絨服品牌一哥?怎么成了阿迪達斯的核心代工廠?
于是,忍不住翻了它的財報,這一看,才發現自己小看了它。除了大家熟知的品牌生意,它的 OEM+ODM 代工業務去年做到 33.73 億元——在羽絨服制造這個細分領域,足夠排進“代工之王”級別的行列。
所以,所以今天這篇,我們不聊波司登的羽絨服賣得多貴,而是聊聊這家以品牌出名的企業,怎么把制造力卷到了羽絨服代工的天花板?

1976 年,高德康在常熟帶著 10 個裁縫、8 臺縫紉機起步。在常熟干起了羽絨服加工的活,那時候沒有品牌概念,全靠手藝和質量。當時的常熟是羽絨服產業的熱土,羽絨加工、縫制車間、配套廠密得像棋盤格,波司登就是在這種環境里脫穎而出。
1992年,“波司登”三個字正式注冊商標,才算從“做別人”轉向“做自己”。但就算有了品牌,制造這條線它也從沒松過手,反而越投越深,把制造當成品牌底氣,一頭扎進產線系統、工藝細節、實驗室檢測,硬是從貼牌工廠,卷出了一整套高標準制造體系。
所以,常熟一直是它的制造大本營。背靠長三角的面輔料產業群和熟練工人資源,讓它在效率和品質上都心里有底。
2007年上市之后,波司登開始向智能制造轉型,直接按“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”的標準來改造,把40多年的代工經驗,用數字化和系統化重新打磨,做成了一整套能應對品牌高端化的制造體系。
很多人知道波司登,是因為賣兩三千的羽絨服。
但很少有人知道,它的制造能力有多猛。
它把一整套傳統羽絨服制造流程,卷成了今天的智能制造系統。在常熟生產基地,自動裁剪、智能吊掛、自動充絨,只是它的基礎標配,它在核心生產環節的自動化率超過90%,帶來的結果是:生產效率提升44%,研制周期縮短25%,運營成本下降21%。
最牛的黑科技,是它的智能充絨系統。每一克羽絨,都能通過云端控制,精準控制到0.01克,充絨完后直接超聲波封口,干凈利落,解決羽絨行業最頭疼的“跑絨”問題。整個過程在潔凈無塵環境中完成,和傳統羽絨生產車間完全是兩個維度。
除了設備,它還自己研發了一套GiMS服裝智能制造系統。把“原料入庫→裁剪縫制→充絨檢測→成衣出廠”全過程打通的數據閉環。全流程實時可視、智能分析、系統決策,真正做到了柔性化生產和小單快反能同步執行。最快 6 分鐘出一件羽絨服,7-14 天即可交貨。
波司登的制造體系,不只是自動化和數字化,更是區域布局和資源協同的系統化結果。常熟是它的傳統制造大本營,而哈爾濱則是它近年“向上游打穿”的關鍵點,從羽絨原料加工、智能充絨、高端羽絨成衣,全流程閉環。
同時,它還有自己的CNAS認證實驗室,能模擬南極極寒環境做測試;自建羽絨檢測體系,標準高于國標;并參與國際羽絨標準的制定。很多人看到波司登3000+的售價,會問“值不值”——那套實驗室、檢測線、封裝工藝和專利體系,就是它敢標這個價的底氣。
這一切,不是為了做一單代工,而是為了能撐得起“登峰”系列、撐得起品牌高端化,也撐得起今天的代工毛利。
去年,波司登營收 259.02 億元,利潤 49.67 億元。不過核心還是羽絨服業務,占到 83.7%;而 OEM+ODM 代工業務雖然只占 13%,但也有 33.73 億元——放在羽絨服制造圈里,這已經是“頂流工廠”級別的體量。
更關鍵的是毛利率。代工業務能做到 19.1%,在成衣制造里是個什么水平?行內人都懂,大部分工廠只能混在 5%-10% 的區間,能干到 15% 已經謝天謝地了。這 19% 靠啥?一方面靠自動化+數字化的精細化管理,把能省的環節全省下來;另一方面是真效率,流水線又快又穩,不是靠人猛干出來的那種“假快”。
當然,也有隱患,OEM/ODM 前五大客戶貢獻了 90.4% 的收入。這種集中度,優點是好管理,缺點是“命運綁定”,一旦大客戶松手,波動就會很大。對波司登來說,這塊本來就不是主業,但正因為不是主業,才走得更穩。
從“羽絨服”到“高端符號”,波司登品牌打到哪一步了?
波司登的品牌矩陣,是靠制造能力硬撐出來的。
主品牌波司登,高端化這幾年提速很快,吊牌均價從 1000 多一路推到 2000+,正在沖擊 3000 元區間;頂級“登峰系列”更是直接拉到萬元級,對標 Moncler、Canada Goose。能撐住這個定價的,不是價格表上的膽量,而是設計出來的款,工廠能馬上按高端標準、零失誤地做出來的底氣——這就是制造的硬實力。
其次雪中飛和冰潔,分工同樣清晰:一個抓年輕時尚,一個主攻性價比。依托的都是波司登的快反工廠和外協網絡——上新快、補貨快
這樣一來,波司登把價格帶從幾百元到上萬元全包圓了,而且每條產品線的底層邏輯,都是同一套制造能力:又穩、又快、又能規模復制。看起來是市場布局,其實是制造力向外延伸的能力,也是它敢在國際舞臺上走秀、賣高價的底氣。
波司登的“雙輪”,和傳統的“品牌+代工”不太一樣。它的主業是品牌,制造是背后的發動機,它用制造力撐起了高端化的野心,也用品牌力反向拉動了制造體系的迭代。